刘芳是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柳林监狱八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六年的时光里,刘芳带领监区民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围绕主责主业,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走近刘芳,了解她背后的点点滴滴。


(资料图片)

首都监狱

戒毒卫士

刘芳

临阵受命,她挑起女犯监区重担

2017年2月28日,柳林监狱正式接收第一批女性传染病犯。与之匹配的,是刚刚组建完成的女犯监区,刘芳任监区长,其他人员主要来自清河地区各单位女警和新招录女警。

监区成立伊始,作为监区带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当好青年民警的“知心大姐姐”和老民警的“贴心小棉袄”,不断培育大家对职业的认同感、对监区的归属感。面对大家管教经验不足的问题,刘芳积极主动向系统同行请教管理经验,同时通过集体研讨,加深业务知识的理解吸收,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年轻”的队伍,在她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

孜孜求索,她开创特色改造方法

柳林监狱女犯监区主要负责各类女性传染病犯的教育改造。女性罪犯往往更加敏感脆弱、多愁善感,极易出现精神抑郁、消极悲观、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等问题,管理难度较大。刘芳带领民警们深入分析女性传染病犯特点,围绕抓管理、抓带动,总结推行化解矛盾“六步法”,即:倾听表述—核实求证—指出问题—讲明道理—真诚和解—跟踪效果;围绕抓教育、抓实效,刘芳主持推出了“百草园”式特色改造项目;围绕重点罪犯教育改造,刘芳总结出“严、细、实、精、快”五字工作法。6年来,刘芳带领监区民警先后成功转化8名重控罪犯。

罪犯郭某身患肝炎、乳腺癌等多种疾病,从入监开始,便对监狱和民警抱有深深的戒备心理,不认罪、不吃药、不治疗。结合郭某的情况,刘芳在深入分析其行为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信任建立——认知矫正——疾病救治——亲情帮扶”的教育转化思路。

由于郭某一直不配合,短短半个月内病情多次反复,医院曾2次下发病重通知书,虽然最后病情稳定了,但郭某人却没少受罪。刘芳找到郭某说,如果不是医院救治及时,可能“人都没了”,生病不就医、不吃药,完全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针对郭某因病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刘芳积极与教育改造科、评估矫治中心联系,对她开展心理矫治和引导。与此同时,刘芳从亲情帮教入手,积极与郭某亲人沟通联系,在疫情期间安排她与自己儿子视频会见,借助亲情力量,助力郭某改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刘芳和监区民警的不懈努力下,郭某最终幡然悔悟,并郑重承诺:以踏实的心态服刑改造,以积极的姿态配合治疗,争取以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早日回归家庭与亲人团聚。

医身疗心,她点亮病犯希望之灯

管理教育罪犯,刘芳始终注意秉持一个“诚”字,注重借助“情、理、法”的合力作用,不断深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管人”的效果,让罪犯真正从内心深处实现自我蜕变。

监区罪犯袁某的教育转化,便很好印证了这一点。春节前夕,罪犯袁某的奶奶到柳林监狱进行会见。八十多岁的老人思亲心切,凌晨两点多就冒着严寒从家里出发,但到了现场,却发现手续不全无法见到孙女。看着老人老泪纵横的脸庞,刘芳征得老人同意后,用执法记录仪给老人录了一段视频,回监区后给袁某播放,也算是减轻了老人的一些遗憾。袁某看完视频后,曾经是“刺头儿”的她声泪俱下,最后郑重向刘芳鞠躬,表示以后一定积极治疗、踏实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家庭以尽孝道。

数载拼搏进取,几度夙兴夜寐。一路走来,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是因为刘芳带领女犯监区民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她看来,脚下的路仍然很长,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任重道远。

稿件来源:柳林监狱 刘世婕

责任编辑:小娜

校对:浩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