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如果只有5个十年,到底应该如何过活?都说老一辈的电影人,把一辈子的心血都放在自己热爱的电影事业,那些老电影艺术家,总会带给后一辈人无尽的沉思和力量。

那种对事业的热爱,真的是只争朝夕,刻在骨子里的傲气。而李亚林,正是这样一位值得尊重的电影艺术家,他的人生平凡而不平淡。


(资料图片)

扎实功底接反派,转演正派成经典

李亚林1931年出生在辽宁安东(现在的丹东),从小家里就不是很富裕。14岁的穷孩子应该做点什么?他什么都没做,一直在跟随父母逃生,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北平。

解放后,他就开始上学了,1951年,成功考入了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命运总是公平的,童年时期的颠沛流离,换来了在红旗下学习成长的一代人,也是第一批正规的电影演员。

那时还没有什么演艺圈,但是李亚林凭借着自己扎实的表演功底,在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北京电影演员剧团。

那时的李亚林在剧团中并不受到重视,演出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看着别人在努力地拍戏,他暗自努力,不断地学习深造。

可是依旧有人对他有质疑,更有一些老一辈演员,让他在潜心地学习,后来他吸取了建议,继续学习。直到1955年,被调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而也获得首次登上荧幕的角色。

按照他的长相,自身的演戏功底,应该会是一个次于男主的配角,可是偏偏出演的是一名羸弱虚伪狡猾的特务。

他欣然接受这个角色:"不管是演一个坏蛋,还是一个好人,都是考验演员功底的,刚刚好的表演形式比演一个主角要好。"就这样,把反派演得入木三分。

李亚林在《虎穴追踪》这部剧中饰演的特务,让人恨得牙根痒痒,以至于有的人以为他在剧外也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戏里戏外都分不清了。

后来很多人觉得他的家庭背景,长相只适合演各类反派,一路反派的演,一路演戏技巧的深挖,让他不断地被人熟知,《如此多情》《芦笙恋歌》等多部剧,李亚林全都是反派,而他的表演自然利落,让人记忆深刻。

谁说演惯了反派,演正派也没人看?千里马奔腾于漫漫长路,遇见伯乐便是更好地开始。

而于彦夫就是李亚林的"伯乐",李彦夫发觉了李亚林身上的正气,决定让李亚林饰演一次正派的角色。

在电影《徐秋影案件》中他饰演勇敢敏锐的侦查科科长汪亮。剧中的李亚林丝毫没有放松,将人物演绎得真实自然,性格也是拿捏得准确细腻。

他为此一炮而红遍整个荧幕,许多人惊叹:这还是那个狡猾讨厌的反派李亚林吗?从那以后,他每年都会拍一部电影,是当时著名的演员。

在1958年特殊的时期,想拍出一部代表时代经典的作品,就必须有实力过硬的演员。

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了献礼十周年,在苏里导演了一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讲述当时年轻一代人的故事,因为这部片子意义深重,拍摄期间剧组连续几天没有合眼,但没有人喊停。

李亚林也在其中,他和金迪饰演的高占武和孔淑贞形象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标杆。

电影上映后,全国涌现出高占武拼搏队,孔淑贞姐妹组。这部剧是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李亚林和金迪也因此获得殊荣,成为新中国22大明星。

37年爱情旅程,转为幕后成执导

他的妻子贺小书是表演艺术研究所表演班的同班同学,也是一名著名演员,二人志同道合,在电影道路上举案齐眉,息影3年的李亚林,再次回到荧幕,参演了《孔雀东南飞》等电影。

80年代,就转到了幕后,成为了电影执导。贺小书在他执导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电影中担任配角,朱明瑛老师演唱了主题曲《角落之歌》也响彻全国,为人传唱。

这部戏捧红了沈丹萍,也让贺小书荣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在这之后,他执导的多部影片频频获奖。从荧幕到幕后指导,这是他一生热爱的事业。不演戏可以,但是一定要让每个人看见的都是好戏。

隐瞒病情终成"魔",再有十年仍要"演"

在执导影片《井》时,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有一次在苏州拍外景,他的脚趾麻木,还伴随抽搐。甚至还会出现膝关节的麻木,病情发作时就像是癫痫一样。

可是当时剧组正在火热地拍摄。贺小书劝他去医院,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后来犯病次数变多,不得不去看医生,却因医生安排住院,自己放心不下剧组,毅然决然地回到剧组继续拍摄。

李亚林在一次去医院的时候出现了误诊,医生说并无大碍。他兴奋地给贺小书回信:再给我十年时间干电影吧!当《井》拍摄完成,李亚林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没人知道他坐在椅子上昏昏沉沉的执导是硬挺,连走路都要用棍子支撑。

结果在复查时,查出脑子里长了瘤子。他依旧乐观地说:"查出来就好了,就是长了瘤子。"可是当医生给他开颅后发现,这是恶性的肿瘤,当时医学艺术攻克不了。他的寿命只有3个月或者半年。

直到有一次,腿再也抬不起来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身体问题的严重性,没办法接受,惊恐大喊,精神几度崩溃。他开始出现异想,不停地坐下站起,站起躺下。

他终于知道自己的境遇,对关心的朋友说:"我还能再干10年呢。"

后来他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了,把熬好的中药扣在女儿李童脸上,却又在短暂清醒时对女儿说:"别怪爸爸,我病了,我疯了。"

在生命的临近终点时,人到底能做什么?李亚林在病床上依旧放不下电影事业,大喊"开机",甚至还在执导拍戏,"这里不对呀,潘虹……那里应该这样,志舆……"

后来,病情只能维持,峨影厂分了李亚林一家4室1厅的房子,而他自己一晚也没住过。1988年,年仅57岁的李亚林离开人世。

而他执导的最后一部剧《井》荣获意大利陶米尔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三等奖,女主角潘虹获得金鸡奖影后。

电影事业终于圆满,世上再无李亚林,妻子女儿未相忘,继承电影事业再创辉煌。如果李亚林能看见自己女儿的努力,他会更安心,这就是老一辈的奋进精神,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