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跨界造车这事,论及声量大小,除了华为之外,一定就是小米。

从2021年雷军宣布“压上人生所有声誉”,称呼小米造车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到近些日来动作频频,量产近在眼前,小米的造车进度一直占据行业热点。对于这样一位后来者,外界也是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

就在近日,有消息称,小米正在与华晨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汽车制造商进行接洽。这意味着,看似顺风顺水的小米,或许依旧未能等来它所期盼的造车“准生证”。


(资料图片)

时间紧,仍旧卡在造车资质上

在这些已宣布造车的科技公司当中,小米是为数不多还未落地的企业。前有华为气势汹汹与各大车企厂商建立合作联盟,后又有百度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项目达成。

回顾小米的造车之路,可谓一步一步脚印走出来。2021年10月,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在北京亦庄落户,计划建设年产量达30万辆的工厂,一期和二期的年产能分别为15万辆。其中,一期工厂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计划在2024年3月开工。

回到产品方面,小米汽车正在加速走向车型量产。今年9月有媒体曝光,小米汽车进入试生产阶段,每周生产大约50辆样车。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首款新车的消息不断被曝出,例如车型或采用轿跑与熘背的外观设计,尺寸为中型轿车;三电方面有望采用800V高压平台搭配101kWh大电池包。

工厂就位、车型设计也就位,小米的造车就差临门一脚,却唯独卡在了造车资质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新能源整车生产销售分别需要两个资质:一个是发改委批准的投资许可,审核是否有条件建厂,另一个则是工信部批准的生产准入和产品准入许可,审核生产基地是否符合条件披露生产,以及产品通过公示可以上市销售。

小米对于造车资质一事,从来都是闭口不谈。一直有传闻,今年8月份左右,中国发改委就已经批准了小米生产电动汽车的申请。只可惜,在小米汽车距离量产电动汽车更近一步时,仍未能获得工信部的批准。

一心想要自己造车的小米,大概率是栽在了独立申请资质上。因此,小米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类似换华晨汽车和奇瑞汽车这样的汽车制造厂,来完成自己的造车梦。

就在最近,小米官网招聘页面又新增了汽车相关职位,且职位都跟增程式汽车有关,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发动机悬置衬套工程师等。

小米汽车的意图已经足够明显:不仅要造车,首款车还要是增程式。

造与不造,进退两难

自去年3月雷军以“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高调宣告小米正式进军造成行业那一刻开始,小米就在造车路上开弓没有了回头箭。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仍旧是一片蓝海。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87.9万辆和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和6.8%,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市场占有率达31.6%。

无论小米汽车能否如约而至,这款蛋糕却并不好啃。前有比亚迪收割战场,后有特斯拉、埃安持续输出,还有各家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品牌虎视眈眈。可想而知,小米想要在未来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

不同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蒸蒸日上,智能手机行业却在走下坡路。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就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不出意外的,同比2022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跌了 11%。

虽然比起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的数据略有收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连续8个季度下降。

手机业务的不景气,也让小米倍感焦虑。8月30日,小米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整体业务板块都表现不俗,唯有手机业务板块出现疲软,营收366亿元,同比下降13.4%。

小米试图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弥补手机业务上的缺失。而选择增程式进入,无疑是给品牌加了一层屏障,只不过这层保护膜是有保鲜期的。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曾表示:“近期2到3年,我觉得(增程式汽车)还是一个增长的过程。”同时,他还补充道:“到5年以后,我相信增程式汽车(的销量)就会往下(走),甚至(大家都)不用了。”

不难看出,留个小米汽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推荐内容